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交流互动 > 理论探讨

加强天主教基层爱国组织建设的思考

字号:||
365体育在线中文网发布时间:2013-04-27来源:[打印] [关闭] [收藏]

长沙市天主教爱国会  张炬

切实加强天主教基层爱国组织建设,对于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稳定大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党中央和国务院,特别是国家宗教局和全国“一会一团”在加强天主教基层爱国组织方面已做出了极大努力,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天主教工作在新的国际背景和国内形势下具有特殊的复杂性,需要我们切实加强天主教基层爱国组织建设,使我国天主教能够真正做到顺应时代,适应社会,符合国情,融入文化,并为广扬福音作新的见证。

一、    爱国组织建设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梵蒂冈无视中国人民要求独立和解放的强烈愿望,采取了一系列敌视人民政府的恶劣行径,激起了包括广大中国天主教教徒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反感和愤慨。1950年11月30日,四川广元县王良佐神父率先发表宣言,主张中国天主教与梵蒂冈割断各方面联系,建立自给、自养、自传的新教会,开展以“三自”为主要内容的革新运动。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各地教会通过召开报告会、座谈会、控诉会等多种形式,使广大神长教友接触社会、看清事实、明白真相、消除疑虑,爱国主义觉悟不断提高。1957年7月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在北京宣告成立,成为了中国教会走向新生的标志和象征。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拨乱反正,落实宗教政策,各地爱国组织配合党和政府平反冤假错案,协助教会培养各类人才、恢复和新建大批教堂,为教会各项工作逐步走入正轨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爱国会在天主教界是应该而且能够发挥积极影响的宗教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信教群众当之无愧的“桥梁”和“纽带”;是教会积极开展福传和社会服务的得力助手。

二、    爱国组织建设的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成就巨大,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明显上升。与此同时,在天主圣神的引领下,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中国天主教圣善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和一定的发展,但我国教会前进中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与挑战,爱国组织尤其是基层爱国组织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也是不争的事实。

1. 教会面临着严重的世俗化倾向  教会圣召逐年减少,有的地方修院招生困难;教友发展速度不快、质量不高;一些神职人员没有了神贫精神,不太注重自身的灵修和祈祷,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少数神职人员信仰淡薄,唯我独尊,缺乏奉献精神,守贞意志不坚,离职还俗现象时有发生;甚至个别的神长和教友还因触犯法律受到制裁。管中窥豹,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神职人员队伍形象和教友团体建设,更直接影响到福传的效果和中国教会的未来。

2. 爱国宗教团体建设停滞不前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教会为摆脱殖民教会的束缚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经过深刻的反思,中国教会最终选择了一条使中国天主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这就是把中国教会的命运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建立爱国会和自选自圣主教,走独立自主自办教会道路。但近些年来,不少基层爱国宗教组织要么缺人,要么缺位,或安于现状,或内讧不断,自身建设停滞不前,爱国组织和民主办教在个别地方甚至只是徒有虚名。

3. 基层爱国组织观念需要转变

各地基层爱国组织几十年来坚持为教会服务做了大量工作。但有的地方爱国组织没有认真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没有切实履行《章程》赋予的职责,对爱国爱教以及相互关系认知不清;对爱国组织的定位把握不准,要么严重缺位,要么越俎代庖;对教会服务社会缺乏经验,缺乏服务教会的意识,在神长教友中感召力不强,影响力不够。个别地方在爱国会工作的教友年龄偏大,政治素质和宗教素质以及文化素质也亟待提升。

三、    爱国组织建设的思考

中国教会与任何事情发展道路一样,是波浪式前进。绝大多数神长教友是爱国爱教的,尽管有些问题在某个时段会表现得尖锐和复杂,只要阵脚不乱,理清头绪,假以时日是能得到解决的。

1.正确认识天主教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采取“分化”和“遏制”中国策略将是长期的。梵蒂冈长期奉行的“反华”“反共”立场在冷战结束后仍然没有改变。罗马教廷作为世界天主教的“中枢”,对天主教的影响将是长期的、深远的。教廷对我自选自圣主教的认可仍将采取双重标准。对此,我们天主教界的广大神长教友应该保持清醒头脑。加之,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党和政府对社会管理包括宗教管理还有一个逐步认识和提高的过程,我们各级爱国组织在工作方面还有许多需改进和提高的地方。正是这样一种背景下,我们神长教友有的仅凭信仰“一腔热血”,有的不明真相“受人蛊惑”,有的被人利用“人云亦云”,也有的“心怀叵测”,硬要将圣教会的道理与国家的制度相抗衡,把教会原则与教会爱国组织相对立,过分夸大中、西方文化与文明的差异。其目的就是要制造混乱,挑唆信教群众对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的不满情绪以对抗中国政府,从而达到“遏制”我国和平崛起。

2.着力加强神学思想建设

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对教会神学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教会神学观念在西方经过一千多年的沉淀与扬弃已经成为西方社会民众可供实践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的基督教会,引进的自然是西方的神学思想,教会的本土化还只是教会有识之士的心声与期盼。很长一段时期,教会仍被披上“洋”的外衣。基督的福音要在中国被广扬,就必须剥去“西方文化的外衣”,与中国的历史、文化、思想、时代等相融合,相适应,只有这样,中国教会才能植根于中华沃土,才能让更多的中国人理解和信仰基督宗教,这既是中国教会自身发展的主观需要,也是中国社会对中国教会的客观要求。

3.把握爱国组织工作重点

科学认识与把握天主教爱国组织的工作目标与工作重点是做好天主教工作的前提, 是首先应该明确的问题。我国天主教工作的重点是天主教界的“宗教人士”和“宗教团体”。宗教界人士的主体是教职人员-----主教和神父。由于天主教实行圣统制, 教职人员在天主教内具有特殊重要的领导地位, 因此天主教爱国力量建设的“重中之重”应该是教职人员队伍建设。天主教工作的目标是“支持和帮助爱国宗教团体办好宗教院校, 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一支热爱祖国, 接受党的领导, 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宗教学识, 并能联系群众的宗教教职人员队伍”。这一目标要求包含有丰富的内涵, 深刻阐明了一名合格的宗教教职人员所应具备的政治素质和宗教素质。虽然天主教教职人员的宗教学识与修养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但还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仍然是教职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还有待提升。

4. 切实加强爱国会建设,充分发挥爱国会的积极作用

当前, 加强基层爱国会建设仍然是任务艰巨。从组织建设的角度讲, 一是要继续深入细致地做神职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 使其支持爱国会, 愿意和敢于加入爱国会并担任重要角色。这是爱国会建设的难点。二是要积极教育团结广大信教群众, 使信教群众改变对爱国会的片面认识, 支持爱国会。特别是要努力教育培养一批教徒骨干,使其能积极参加爱国会的工作, 建立爱国会的基础和支持力量。另外, 要继续在政治安排及经济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要使爱国会在教会事务的管理与处理上有更大的发言权。要进一步在人员编制、办公条件、工作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 切实解决爱国会开展工作方面的各种困难,同时爱国组织要认真按照《章程》赋予的职责,切实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搞好自身建设,转变服务观念和工作作风;切实维护教会的合法权益,认真协助教会做好福传牧灵工作;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把基层爱国组织办成在教会中有影响力,感召力的宗教团体,为教会的和谐、稳定和教会福传工作发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3 版权所有 365体育在线中文网
备案序号:湘ICP备10009181号-1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0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