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交流互动 > 理论探讨

“中国梦”与基督教的发展

字号:||
365体育在线中文网发布时间:2013-04-25来源:[打印] [关闭] [收藏]

——新时期教会的发展与管理之思考

长沙教会  任霞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华儿女的“中国梦”,是凝聚全国人民意志的最核心价值,是汇聚各方面共识的最神圣目标。“惟邦本,本固邦宁”,是我国千百年来有识之士的共同理想,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轨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近10多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中国梦正逐步兑现。当前正处于伟大复兴的关节点上,进则兴,停则溃、退则亡,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吹响了加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集结号,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指出:“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奋力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十八大”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全面部署,提出2020年人均收入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提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梦”做出了具体的诠释。

“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富强中国、美丽中国”是每个中华儿女的福祉。作为中国基督教会与中国基督徒自然概莫能外,“中国梦”也是中国基督教会的梦、中国基督徒的梦。因此,民族的复兴与小康社会的建设成为新时期教会建设的根本处境,谈论新时期的教会发展与管理,就不能脱离“中国梦”,我们需要探讨的是作为在历史长河中的不同社会制度中都勃发出生机的基督教如何在“中国梦”这一宏大叙事中读懂自身的使命,从而讲述自己的故事,显然这是摆在新时期的教会建设一个基本问题。

“中国梦”首先是富起来的梦。曾经一度,国势贫弱,不敢有梦,但过去30多年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财富总量每年以平均GDP8%的速度增长,不仅崛起为世界第二的经济实体,更重塑了全球经济版图。然而,改革开放初期“让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策略使得经济发展不均衡,特别是教会中社会底层与贫困群体的比例较大,因此作为一个具先知使命的基督教能做什么?

所谓的中国梦,断断不只梦想物质丰盛,更希望性灵充盈;不只梦想国力强盛,更希望国民有自尊;不仅社会富有,更希望社会和谐。十八大报告中更明确指出,加强社会建设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进程中实现。那么作为正能量的基督教能做什么 ?

价值观是梦想的底座。一个伟大的民族、一个想要崛起于世界之林的国家,必须拥有适合自己国情又符合历史潮流的价值理念。这样的价值理念往往比武器和财富更具活力,能够帮助一个国家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牵引这个民族走向光明的未来。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社会主义价值要素。在这样一个牵涉到文化建设的大事件中,底蕴深厚的基督教能做什么?

“中国梦”追寻的是“现代美丽中国”。“美丽中国”要有自然之美,朴素之美,制度之美,格局之美。“美丽中国”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面对环境污染、人口流动、资源枯竭等问题,提出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再次,我们要问基督教能做什么?

之所以提出如此多的问题,是因为问题的背后是思考,思考的背后是出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探讨新时期的教会发展与管理忌高喊口号,仰望星空,讲大话、讲空话,而忽略了脚踏大地,真正思考“做什么”与“如何做”的问题。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这一提法为在新时期的基督教建设提供了一个在“中国梦”中的可能性轨迹,即以发挥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为宗旨,以参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做为新时期教会发展与管理的着力点,以“爱国”与“爱教”为基本原则,从小事做起,荣神益人,在中华大地上做出荣美见证。

无可否认,基督教目前在中国社会还是一个边沿弱小的群体,自身资源有限,大部分信徒为弱势群体,加上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人材稀缺,事实上要大规模地参与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并非现实,因此我们的问题是如何凝聚教会共识,集中资源,找准突破口,集中有限的力量办好事,办成事。依笔者看来,在目前的条件下,教会的发展与管理不妨从三个方面着手突破:

    1.集中资源服务社会。

教会要从清教徒伦理中吸取养分,鼓励信徒既要过在地若天的生活,又要在俗世中荣耀神,凝聚信徒积极参与经济建设。同时还要一如既往,大力发展公益慈善事业,不断丰富社会服务工作,并且以基督教的爱心文化重点打造基督教慈善品牌和社会服务特色.长沙市城北堂2013年的主题就是,“将盼望带给身边有需要的人”。谁是有需要的人?长沙市城北堂具体到三类人,一类是因病因身体残疾导致家庭确实贫困的人,一类是因年老无子女,或者子女不在身边的人,一类是因各种社会原因造成的心灵忧伤的人。城北堂根据这三类人提供不同的帮助。对贫困的人,经城北堂慈善部的人核实,上报堂会通过后,经财务部每月定点补助,帮助他生活的基本需要。对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的人,城北堂让六十岁左右退休的姊妹经常上门一起聊天,唱赞美歌,帮助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对于心灵忧伤的人,城北堂教牧人员提供教牧心灵辅导,帮助树立继续生活的勇气。尤其自2010年来城北堂的家庭婚姻,职场团契,这两方面提供了《圣经》对此的价值理念,而这价值理念与十八大的正能量是相通的。结合城北堂财力大力开展助学活动等等,以身作则,以行感人,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创建和谐社会而努力。

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与低碳发展,厉行节俭,这也是城北堂一直倡导的理念。2012年的“感恩心、故乡情,保护湘江母亲河”行动就是对此很好的诠释,今后乃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此活动将成长城北堂的工作内容之一。倡导吃饭不浪费,习惯打包等这些都是基督价值观,也是城北堂倡导的,更是十八大要求的。

    2.集中精力提升牧养。

提升牧养的根本是提升灵命、培育价值观,帮助信徒活出人格尊严,为社会培育合格公民。长沙市城北堂2013年异象是“生根建造,凝聚合一,拓展境界,建造品格。这一异象即根植基督教义,又帮助基督教徒信仰不是求“量”的增长,而是“质”的提升,以期实现健康教会的影响力。

提升牧养的途径是透过“讲台”与“团契”。“讲台”即将神学思想转化为讲台信息,将圣经教义以当代通俗易懂的语言宣讲出来。这也是落实2012年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宣讲目的的一个途径。以浅显易懂的现代语言带出《圣经》背景,让人看到此背景下的人对信仰的回应,帮助身处现代处境的人主动自觉回应信仰,这即是释经讲道法的要求,也帮助广大信徒道德的培育和引导。以此为城北堂讲台的方向。为加强此方向的牧养,城北堂教牧常常在一起切磋、商讨、研讨如何来讲此段经文对自己、对信徒的启发较大。引导信徒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做好模范作用,培养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以期帮助中国基督徒在中国传统文化处境中将确立荐基督徒身份认同。

“团契”是教会牧养的另一个途径。即指透过教会小组化、分片牧养,培养信徒的属灵归属感,以团契凝聚信徒,促进信徒家庭和睦。2013年城北堂以此为契机,加强中青年同工的培训,达到调结构,提素质的目的。城北堂是80年代中国湖南开放较早的教堂,对此教堂有深厚感情的老信徒有很深的归宿感、依赖感,这是城北堂属灵气氛深厚的一个主要原因。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年信徒年迈,如何传承,如何让新生一代基督徒成长,这是城北堂的挑战。加强中青年同工培训,实现中青年小组化的团契牧养,加强中青年信徒的归宿感迫在眉睫。目的是为不断加强信徒诚信理念、奉献精神,争做守法、爱国、诚信、友善的优秀公民。

    3.集中智慧培养人才

二十一世纪人才是关键,打铁还需自身硬,没有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刻起作用的教牧人员队伍,就不可能办好教会,因此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要进一步壮大和培养义工队伍,提高队伍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新时期的教会发展需要增强教牧队伍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教意识、使命意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教会。长沙市城北堂一直本着“人尽其才,各司其职,彼此配搭”的原则使用人才,培养人才。目前有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的弟兄被主呼召在金陵协和神学院就读,有懂管理,有一定社会阅历的姊妹在湖南圣经学校就读,旨在为城北堂教会后续发展提供动力!

中国的伟大变革,给了“中国梦”的基本内核,中国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教会,面临机遇,更面临挑战,如何从“中国梦”中找到自身的轨迹,尚没有固定的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启发思考,期望历史的未来告诉我们,一个“中国梦”里的中国有基督教自己的梦。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3 版权所有 365体育在线中文网
备案序号:湘ICP备10009181号-1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0或以上